实施ERP要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
发布时间: 2012/8/18 10:29:58 |
不要迷失业务流程重组的大方向
哈默教授提出BPR,是在3C,就是客户(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和变革(change),的前提下提出的。所有流程的变革首先是为了向客户提供不断增值的产品和服务,忽略了这个前提,只在“激进”“渐进”上做文章,会迷失方向。 不妨把哈默的原文再认真读一遍,哈默的原文是这样写的:“从根本(fundamental)上从新思考并彻底(radical)从新设计业务流程,以实现在关键业绩上,如成本、质量、服务和响应速度,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哈默在这里是谈改革力度吗?不是!他是谈“从新思考”和“从新设计”,是在谈思维方式,而不是讲改革力度。改革的力度取决于改革的迫切性和企业的承受程度,不是什么激进和渐进的问题。如果企业到了非改不可的严峻局势,不改就难以生存下去,那就得“激进”一番。 永远不要忘记“企业主体意识” 案例中提到“谁适应谁”的问题。这个问题必须进一步澄清。 企业实施ERP系统,完全是为了解决传统手工管理解决不了的问题。ERP产品作为一种解决方案,必须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只能是适应企业的需求。人们常说选型要选“适用的”,就是这个意思。 试想,如果企业去适应软件,但是却解决不了企业想要解决的问题,这种适应有什么意义?所谓企业适应软件,主要是当企业设想的方案,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一个成熟的ERP产品,由于积累了众多优秀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提出了比企业原来设想更好的方案,这时的“企业适应软件”实质上还是适应企业的需求。 著名信息化管理专家金达仁老师经常强调 “企业主体意识”,对待谁适应谁的问题也要从企业主体意识来理解。 区别数据的类型分步准备 在信息化管理中,把数据分成三类,即静态数据,动态数据和中间数据。在生产活动开展之前就可以规范的数据称之为静态数据,主要是所有资源(物料、员工、科目)的编码和标准定额(劳动工时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工时费率等)。任何企业不论是否实施ERP,规范这些数据都是绝对必要的。 企业在经过“知理”结段以后,就可以开始着手整理这些静态数据。“数据要权威”。“权威”的概念太笼统,具体说数据要准确、及时和完整。在《知理知己知彼知用》一书的第三部分,专门讨论了“打基础早准备”问题,对ERP系统需要准备的数据做了详细介绍。 如果企业明白了信息化对数据的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就注意数据的规范化,一旦要上ERP系统,就如同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一样,必然会大大缩短实施的周期,早见成效,早日收回信息化的投资。而不是像案例那样,买了软件还不知道要准备什么数据。 本文出自:亿恩科技【www.enkj.com】 本文出自:亿恩科技【www.enidc.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