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搜索引擎、社交网站到即时通讯工具,都在努力为用户提供具有社交特性的主动式网络服务,而这不可避免的将要涉及对用户隐私数据的读取、存储、分析。谷歌利用特殊代码绕过苹果电子设备的隐私设定,在苹果台式电脑、笔记本和手机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借助Safari浏览器漏洞追踪用户浏览习惯;Facebook绕过IE默认的隐私保护措施,使用cookies跟踪IE用户。腾讯QQ模推出“QQ圈子”,引发网友对个人隐私暴露的担忧。用户隐私在不知不觉间被获取、被分析、被泄露。
对于用户而言,希望在网络世界享受到更多主动服务,用户也可以将自己的部分隐私信息提供给服务提供商,但用户希望自己能够完全掌控自己的信息,用户不希望自己的隐私信息被滥用,更不希望自己的信息被泄露,甚至被恶意利用。
但从年初的“泄密门”事件,到QQ圈子,用户发现,自己在网络世界里的隐私非但无法主动掌控,而且也没有得到有效防护,面临随时丢失、泄露的危险。
好消息是,国内关于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盒规范的行业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已经通过评审,用户隐私保护在标准上初现眉目。
网络里的用户隐私防护需要借助相关安全管理技术、安全管理产品,更需要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撑。只有这样,用户才能真正的对自己在网络世界里的隐私信息全面掌控,“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