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的时候,分析机构RedMonk的行业分析师Stephen O’Grady就预言:软件开发者将是未来新的科技潮流缔造者。当时几乎大多数人都赞成这一说法,就在为软件开发者加冕的时候,UX设计者却联名抗议:“别太激动了,没有我们的努力,你们是不会取得如此成就的,因为你们只是将我们所设计的惊人UX编写了代码而已。”这无疑让UX设计师和软件开发者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真可谓手足之争。
公平地说,在1999年之前是没有多少数字化设计师的,更不要说UX设计师了。所有的变化都是在近15发生的,设计工作现在被认为是和科技技术同等重要,UX设计也被认为是成功的关键关键因素之一。事实上很多公司,不管是初创还是成熟公司都有相当规模的设计团队。但是,2014年软件开发者是否会夺回宝座还不好说。
目前有很多有趣的开发项目值得去关注。因为拥有高新技术和高效软件的支持,使得软件开发者减少了对UX设计上的技术依赖。比如,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带动了自动化的发展,在设计领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软件开发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New York Times曾报道说计算机程序正在把UX架构师排挤出了传统工作岗位。
不过这里主要讨论的是移动App的UX设计,以Holy Grail为例,优秀的设计满足了高性能软件创造真正引人入胜产品的需求,就像The Economist在iPad上所说的那样。更重要的是,在2014年,世界上将会有更强大的力量把UX设计师和软件开发者这两个角色推向不同的新方向:
1.全新时代的全新工作方式——持续的生产力
持续的生产力所具备的文化背景将会促使移动技术改写存在多年的管理学理念。层次结构、自上而下的决策、战略计划、静态竞争对手和单面市场已经成为过时的观点,它们正在被连通性、移动性和大数据所取代。
持续生产力所产生的影响力将重构组织框架、个体和团队。在社交媒体和移动方面的工作流程将获得数字工具上的支持,同时,对这些工具的认识也属于社交主流和移动开发本质上的工作流程之一。
2.移动优先——比我们意识到的更迅速
这方面所涉及到的都是和电子邮件有关,但是现在许多深度任务都需要简化步骤,或者是在同步工作中加强自身的移动性能,这样在使用其它设备的时候或是远程工作 中即使是远离“工作站”也不会影响工作质量。流动性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无论是在什么情况和人物背景下,都会成为备受青睐的关键形式因素。
为销售高管构建架构和演示文稿,为分析师制作电子数据表,或为工程师们完成深入分析报表的时候,这些都是提高移动技术的灵活性、生产力和多屏功能的大好实践案 例。不管在何时、何地、什么设备上,只要是合理利用移动优势取得了进展,就意味着所有的企业App在短时间内都需要适应移动环境。
3.具备记忆、感知和预测功能的软件技术
人们一直在期待着他们和服务项目之间的互动行为能够更加智能,而且能够记住用户的选择,了解用户的喜好偏爱,以及能够预测将来即将发生的事情。例如:基于位置的服务将扩展到所有移动互动服务里,位置的选择可以提高整体间的体验价值。
用户体验将会在一天之内根据使用时间不断的进行修改——而不会根据设计上的变化进行变更,最主要的是这款App软件在不断的掌握用户的使用行为,并动态化的适应用户的使用行为。
4.移动趋势正在将陈旧的web体系结构推向边缘
使用三层体系结构构建浏览器主导的PC世界其实并不灵活,不具规模,也无法应对上层的移动体验所需的需求,更不用说满足连接产品的新星需求。移动行业的波动和变化速度需要一个分布式合作架构的填充,这有可能被称为是一个“参与平台”。
参与平台将会把技术能力分为四个部分:客户端、交付、聚合和服务。2014年将是扔掉旧的三层体系结构概念的最佳时间——展示、应用和数据,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分布式参与平台,它能够处理新技术所带来的新要求,更加注重UX方面的软件开发和改进。
那么,谁将获得成功呢?
前两个趋势的结果是大大增加对App的需求。然而,App数量的增加所带来的问题是预算的不断增加。因此,企业将依靠标准化的UX,和基于软件的UX进行策略安排,这样才能满足App的需求。趋势三将会使得App变得更加动态,而趋势四则会导致对智能软件的更大依赖性。上面所提到的这些“压力”组合意味着软件开发者将更加强大,且需要将更多的UX设计能力装入到他的软件工具箱。软件开发者将在2014年的手足之争中蝉联冠军,保住国王宝座。
河南亿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www.enkj.com)始创于2000年,专注服务器托管租用,是国家工信部认定的综合电信服务运营商。亿恩为近五十万的用户提供服务器托管、服务器租用、机柜租用、云服务器、网站建设、网站托管等网络基础服务,另有网总管、名片侠网络推广服务,使得客户不断的获得更大的收益。
服务器/云主机 24小时售后服务电话:
0371-60135900
虚拟主机/智能建站 24小时售后服务电话:
0371-55621053
网络版权侵权举报电话:
0371-60135995
服务热线:
0371-6013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