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自然界最为奇妙的“伪装大师”——拟态章鱼的启发,我国科学家融合仿生学、认知科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提出拟态计算新理论,并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结构动态可变的拟态计算机。
9月21日,这项名为“新概念高效能计算机体系结构及系统研究开发”项目,在上海通过了国家863计划项目验收专家组的验收。
专家们认为,拟态计算机的研制成功,不仅是我国高效能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突破,使我国计算机领域实现从跟随创新到引领创新、从集成创新到原始创新的跨越;同时也是我国主动防御体系研究的重大创新,可从体系技术层面有效破解我国自主可控战略在全球一体化时代背景下,核心电子器材、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产品等软硬件长期受制于人的困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拟态计算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带领科研团队,在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联合支持下,联合国内外十余家单位,聚合500余名研究人员,历时6年研究而成。
拟态计算机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拟态章鱼。拟态章鱼是自然界最为奇妙的“伪装大师”,它能扭曲身体和触手,改变颜色,模仿至少十五种动物的外表和行为。直到1998年,人们才在印度尼西亚的苏拉维西海域发现它。
邬江兴院士说,融合仿生学、认知科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我国科学家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拟态计算的主动认知可重构体系结构,据这一理论,研制出拟态计算机的原理样机。
拟态计算机堪称“变形金刚”。目前所用一般的计算机“结构固定不变、靠软件编程计算”,而拟态计算机的结构动态可变,“靠变结构、软硬件结合计算”。针对用户不同的应用需求,拟态计算机可通过改变自身结构提高效能。
测试表明,拟态计算机典型应用的能效,比一般计算机可提升十几倍到上百倍,高效能特点显著。
借助拟态计算机结构动态可变的思想,我国科学家还提出了“拟态安全”的新概念,可大大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降低病毒和木马的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