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仍处于亮点频现的年月。而所谓的蓬勃发展和兴盛,在未来多年还将惊人地上演一个又一个传奇。但另一方面,和传统互联网一样,抄袭者不仅会继续存在,并且还会继续向着寡头们集中。只有那些在巨头互联网公司尚未注意到,就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公司,才有可能成长为新的大树。另一方面,传统生态链的强者,并不一定就具有优势。
运营商“冲浪”失利
8月19日,网易公司首席执行官丁磊带着“易信”出现在公众面前。他说,“应该给用户更多的选择”。整个业界都将IM工具“易信”的出现,视为针对腾讯公司“微信”的挑战,对此,丁磊,以及投资“易信”的另一方中国电信,并未否认。
此时,腾讯公司的“微信”已推出两年七个月了。
此前,中国三大运营商在即时通讯(IM)领域的尝试,均以事实上的失败告终。而以微信为主力的OTT(OverTheTop,指绕过运营商发展数据类业务)类IM产品,已给三大运营商带来集体性压迫感。
中国移动早在2007年5月就推出的“飞信”业务,虽然在2010年曾达到2亿用户的规模,但随着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到来,几乎可以用“兵败如山倒”来形容。尽管中国移动在公开场合声称,飞信仍处于上升通道,“截至2012年底,飞信用户接近三亿,活跃用户近9000万”,但在集团内部,飞信业务发展不利的结论,早已做出。2013年4月,中国移动决定,“重构飞信业务”。
与飞信活跃用户尚未过亿形成对照的是,2011年1月才推向市场的微信,活跃用户数已高达2.358亿,注册用户总量更是接近5亿。如果算上腾讯公司最为核心的IM产品QQ,总活跃用户量高达8.185亿,甚至已超过中国移动7.4亿的手机用户总量(以上均为2013年第二季度末数据)。
相对于中国移动,另外两家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IM市场的尝试,甚至可用“惨淡收场”来形容。2011年8月5日,中国联通推出“沃友”,目前,该产品在市场上几乎已踪影全无;同年10月27日,中国电信也发布同类产品“翼聊”,该产品同样以失败告终。而在发布之初,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还曾高举“进军移动互联网融合通信领域”的旗帜。
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三大运营商所拥有的强大资源,几乎全面失效。部分原因产生于‘基因决定论’,更多原因则是‘门户之见’导致三大运营商相互防范,却将市场让位于微信了。
移动互联网市场的业务更新,甚至要比传统互联网还要快速。运营商在新业务开拓和部署的过程中,完整的流程,和固有的电信级业务保障能力的思维,限定了其业务部署速度,不可能像互联网公司那么快速。运营商既有的优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仅无法充分体现,反而可能成为负担。比如微信大面积宕机事件,在公众看来,只不过是一个单点事件,也不会形成大面积的负面舆论,业务恢复后继续使用就算完了;但如果是同样的业务,运营商出现宕机,那么就是严重的事故了。这跟消费者对运营商和移动互联网公司的心理预期不一样有关。
不同运营商之间的“门户之见”,也让运营商所拥有的手机号码天然优势变成劣势。比如中国移动的飞信业务,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只为中国移动号码提供注册服务,并且直至如今,仍然不能实现从PC或客户端向其他两家运营商手机用户发送免费短信。对于互联网乃至移动互联网“开放”的事实性忽视,成为三大运营商IM业务发展失利的另一主要原因。
能改写历史的机会
中国电信最先做出尝试,试图通过和互联网企业的联姻,改写移动互联网历史,但这一策略能够成功的几率,仍然值得怀疑。中国电信拥有易信合资公司73%的股权,网易占股23%,同时拥有足够的运营权限,但挑战同样是严峻的,即便是短期目标,如果易信无法达到半年发展一亿注册用户、活跃用户5000万的目标,合资公司又将向何种方向发展,目前仍为未可知。
网易首席执行官丁磊希望,通过易信改写移动IM市场的现有格局,甚至提出要挑战微信的垄断。但另一方面,未来有可能真正成为打破既有格局的,是否是易信,则为未可知。或许,通过特定领域的方向性突破,能够获得比全面开战更有成效的结果。
比如,更多利用LBS(Location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的服务)、搭载IM平台的陌陌,自2011年8月3日上线以来,短短两年,用户数量也已经突破5000万;2010年底,雷军借小米手机品牌上路的米聊,也在今日突破4000万用户。
“专注某个特定优势,或许更有可能在微信强大的通用性面前,获得发展的空间。”康华科技副总裁金辉是如此跟我说的。康华科技致力于打造一个全新格局的移动医疗平台,金辉表示,OTT、APP、IM、LBS的结合,给包括医疗在内的更多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在金辉看来,“这种机会不是传统互联网企业有能力全部吞下的,在未来五年内,在互联网领域内有机会产生新的大公司,但模式跟从前肯定不一样。”
个人了解的信息是,康华科技正在图谋一个新的平台“伤不起”,“伤不起的涵义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医疗行业,希望病人或者说患者,不要在医疗过程中再出现二次伤害。”但金辉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就“伤不起”平台做进一步的阐述。但移动互联网和IM的实现,一定会被考虑在内。这是大部分公司都会表态的情况。
最近,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并提出到2015年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元的目标。“信息消费可以说是一个新的理念,在这个宏观理念驱动下,必然是多个产业的进一步融合和整合,而ICT将扮演更为重要的作用。”金辉说。他举例称,在硅谷乃至全球已经成为热点的特斯拉(Tesla)汽车,“必然会成为改写历史者之一”。“Tesla不仅是ICT技术在最传统的汽车行业的应用,更是对诸多产业的颠覆和重构,从汽车行业到云计算,从能源行业到未来公路因此而生的转变,将会是前所未有的巨变。”金辉说,“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长期规律,这一创新在两之内,也必然会影响和波及到国内ICT行业,而绝不只是Tesla几个月后在国内上市的问题。”
拔剑四顾心茫然
2013年3月15日,微软宣布关闭除中国(含台湾地区)之外的全球MSN服务,并将其用户整合至Skype,中国市场之外的IM之争,基本告一段落。而此时,中国的IM之争,恰恰愈演愈烈、狼烟四起。
2013年4月30日,阿里巴巴集团以5.86亿美元,战略入资新浪微博;而微博和微信之间的竞争,已经历时年余。随后,微信开始治理公众账号,营销账号遭大范围清洗,与之关联较多的,则是淘宝商户。
在这期间,微信收费传言四起,中国移动被卷入这一传闻中,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则切中要害地表示,自身网络不会受到微信影响,也未考虑收费问题。“创新”短暂让位于不同生态圈明争暗斗所掀起的烟尘之中。
自8月9日开始,阿里巴巴集团已强制冻结二维码使用,并明确公告称,将对使用二维码的所有商户进行处罚,此举被视为阿里巴巴集团驱使微信远离自己的生态圈;业界诸多专家也认为,阿里巴巴集团提出的安全性考虑,并不成立。
毫不夸张地说,无论是电信运营商,还是互联网巨头,虽然手握雄厚的资金、强大的产品、更丰富的资源,却仍处于拔剑四顾心茫然、相互争斗无休止的阶段。
而另一方面,和业务更为贴近的创新者们,不管是陌陌、米聊等IM工具,还是即将问世的“伤不起”平台等,都心存被寡头们盯上的担忧。同时,不仅运营商对移动互联网心存忧虑,传统互联网巨头,也同样对移动互联网心存忌讳。尤其是业务横跨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大公司,相互之间已经因为生态圈的扩大,而掀起新一轮的争斗。
“在当前中国,能够改写社会经济模式历史的,最有可能的,仍然是互联网公司,但并不一定就是现有的互联网巨头们。”金辉说,“易信的意图,是和微信进行全面对抗,而我们的意图,是结合行业的创新,不仅和易信不同,和米聊、陌陌等也有所不同。即便在中国,抄袭者的成功几率也在降低,任何想要成功的企业,必须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他说。
也正因如此,金辉认为,除非易信利用中国电信的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通常理解为网络电话业务)做足文章,否则成功的几率将会很低。在中国,因为政策的限制,目前在事实上拥有公众VoIP业务资质的公司,仅限于三大运营商。
“在中国,最大的难点,并非创新,而是我们对待创新的观点。”金辉表示,“在美国,如果你做的项目是别人做的,想要拿到投资的难度极大,在中国恰恰相反,如果你做的项目是别人没有做过的,你就拿不到投资。”